早就想找机会和大家聊聊摩旅这事儿,毕竟我就是因为摩旅入坑摩托的,可惜好几次都阴差阳错把这事儿扔脑后了,久而久之竟成了自己立的一个FLAG。这次正好借着疫情的原因,花点时间和大伙聊聊,争取把这事儿搞定了,算填上之前自己挖的坑吧。
提前声明,我肯定算不得什么摩旅大神,动不动几十万公里刷爆里程表那种,不过喜欢摩旅倒是真的。今天的内容也算不上攻略贴,更像一个喜欢摩旅摩托“老白”的碎碎念吧,和大家交流下经验,互相学习,如果能让刚入坑的“小小白”们了解摩旅一点,少走点弯路少吃点亏,那就功德圆满了。
其实大学刚入坑的时候,远比现在要狂热的多,那时候每天的空闲时间大都花在贴吧论坛上,天天看别人骑车摩旅的帖子跟吸毒了一样,恨不得精神跟着人家一起浪迹天涯,那时候可能没有“云骑车”这个概念,要是有,估计我早已成了此中高手。
喜欢摩旅这事,我一直觉得是有征兆的,比如我这人从小喜欢四处乱窜,用我妈话说就是没个消停时候,要用文艺点的说法,就成了放荡不羁爱自由,反正时至今日,我依然乐此不疲。
书归正传,聊回摩旅,我们看到很多刚入坑摩旅的萌新摩友们,太过纠结车型选择,后台也经常收到不少类似的问题——多少预算选择什么车?想进藏选什么车?想短途摩旅选什么车?
其实几年前我刚入坑的时也一样,恨不得把预算范围内的所有车型拉出来做个Excel表格横向对比,从参数到口碑纠结一个又一个来回,到头来还是一头雾水。
当然我不是反对选车之前多做功课,毕竟选对了适合的车型,自然能玩的更舒心,但像我之前说的一样,如果你的兴趣点在于摩旅,那我更建议你把更多的预算花在“旅”上,摩托车只是你实现旅行的工具之一,圈子里有句话说的挺对:“没有怂车,只有怂人”。
不起眼的小踏板安全进藏,玩了几个来回的比比皆是,真不是只有骑上高头大马的水鸟才叫摩旅,以现在国内的普遍路况来说,只要大伙别作死穿越无人区,对车的要求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
当然质量稳定性肯定是选择摩旅车辆的最高优先级,毕竟车坏扔路上了是真的糟心,但摩旅的一大乐趣之一其实就是不确定性,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呗!
口碑再好的神车,也不见得一定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不如多下点心思,做好遭遇棘手情况的预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克服困难的成就感绝对是旅行途中的一大乐趣。
不过别矫枉过正,量力而行是一切安全骑行的前提,前面说了这么多也不是鼓励大家凭着一腔热血去说走就走,正相反,我更希望大家把对装备上的投入重视起来,这真的严重影响到摩旅的整个体验。相信我,你可能永远不想体验没穿雨衣遭遇瓢泼大雨时的绝望;错误判断凌晨山间温度的几十公里夜路也绝对会是你这辈子最难忘的体验之一。
摩旅装备的话,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针对不同的路线和场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虽然听起来有点像废话,但萌新真的别指望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大家推荐的摩旅必备清单就万事大吉了,很难有一套那么万金油的装备能契合摩旅途中可能遭遇到的所有情况。
我的经验是:先确定此次摩旅的人员组成、目的地距离和时间跨度。理论上来讲,目的地越远,时间跨度越长,需要的装备越多,对车辆的动力和载物能力要求也就越高,对驾驶者的经验要求也越高。一般来说,防水包+挎包的组合装载能力强于三箱,更实用,但不如三箱美观有逼格。扎带和防水袋尽量多带几个,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到。
考虑好预算问题,沿途是野外扎营还是全程酒店,是否需要带野外炊具,全程住酒店需要携带的物品要比野外扎营少的多。
防雨防寒装备最好多做准备,不要迷信夏日白天的高温,太热可以脱掉,但一旦进入高海拔地区或是雨夜赶路,没带够足够的防寒装备会让你即使在夏天一样冷到发抖,风险极大。
头盔、车服、护具要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都是能在关键时刻保命的装备。应急药品比如绷带,消毒水,腹泻药,高反药等最好整理成应急药箱单独存放,以备不时之需。
长途摩旅赶路一定要注意休息时间,高速犯困要尽快进入服务区休息,吃点东西洗个脸,千万别为了赶路疲劳驾驶。
随车工具选择自己车型常用到的,链条油要带上,补胎胶条要学会使用,出发之前一定去经常保养的维修点做全面的全车检查,将车辆状态调整到最佳,易损件例如油门线等尽量带上。
虽然现在的车型一般都带有USB充电,但不要过于依赖,车载充电的功率一般不高,充电速度不快,大多只是应急使用,摩旅最好还是多带几个充电宝,电子设备需要单独做好防水。如果是团队出行,需要时刻注意对讲机和头盔蓝牙耳机的电量以防出现问题队员掉队失联。
每天出发前检查好胎压,机油、链条等车辆状况,确认好随身证件能避免很多麻烦。
好了,暂时只想到这么多,说得不够全面,欢迎各位摩旅大佬在评论区补充纠正,以后有机会可能还会和大家聊聊我摩旅时选择的装备,就当再给自己挖个坑好了,希望大家都能在摩旅途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一路平安。各位,有缘路上再见!
摩旅 攻略
本文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热门评论(1)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